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iaoqiaomen.com/article/detail/2696.html
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用户增长中常用的—“老带新分享”,以及这一增长手段当中的诸多魔鬼细节。
在讲“老带新”手段前,我先为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。
我有一位做产品经理的朋友,是名副其实的健身狂人,凭着对健身的热爱和研究,他慢慢成为了健身圈的一个小 KOL。
有一次,他在和健身教练的沟通中偶然了解到,现在健身的人多了,找私教上课的人也多了起来。每位健身教练都有很多“学生”,学生的身份主要集中在白领,职场工作者,公司中层和高管等等。
因为这些“学生”平时工作繁忙,经常会出现:即使和私教预约好了上课时间,也会时常的请假、迟到、要求调课等突发状况。由于很多私教记录排课表只用纸和笔,所以经常会被他们的突然请假,调课搞蒙圈。
朋友很敏锐的发现到了这个需求,回到家用了 2 周左右时间,自己开发出了一个非常简易的“健身教练课程管理”App,让他们用手机就可以快速的为学生排课、调课,同时清晰的查看课程。
朋友把这 App 拿给教练们用,非常受欢迎,毕竟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去做的产品。发现反馈不错,他就把这 App 挂到了应用市场上,开始慢慢有了一些自然流量涌了进来。
由于朋友平时还要上班,所以他将这个 App 的推广工作统一放到了下班后,再加上他本身并不打算投入太多资源,所以在推广上采取了一种很笨但却有效的办法。
每晚回到家,他会把两周前下载注册 App 并保持活跃的用户导出来,一般不到几百人左右,然后统一加一下这些手机号的微信,转化一般在几十到上百人左右。
然后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会与这些用户挨个沟通,了解一下产品的使用体验,以及一些 bug 反馈。同时向用户恳求,可否把一张带有 App 下载二维码的海报发到朋友圈,并且附上一句好评?
由于朋友和这些用户聊的都很愉快,再加上这个产品确实解决了他们的一个小痛点。大部分用户欣然同意,将 App 下载海报发到了朋友圈,还会贴心的说很多推荐理由。
朋友不断重复上述这个步骤,白天上班,晚上洗用户名单,加微信,和用户聊,求用户推荐,继续洗名单,周而复始。
由于健身教练的圈层也比较集中,他们的微信里一定有着很多的同行,靠着这种方式,朋友很快积攒了 5000 名优质的种子用户。
虽然最后这个项目因为不太容易找到商业模式,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水花,但我讲的这个故事中其实蕴含着一个非常简单的用户增长手段:
通过各种方式,驱动老用户不断地将产品分享传播,持续带来新用户。
01
为了保证一个较好的用户体验,我认为这种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的方式应该是足够主动,以及足够自然。
不然就变成了我一打开某 App,弹出一个弹窗告诉我:
重大喜讯,分享产品,每邀请一位新用户得 5 元!
咳咳,确实够主动,但这样的驱动方式很硬,容易造成老用户的反感。
最好是能将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融入到产品的使用场景中来,并主动触发。
比如某社交电商 App,会在用户购买产品的页面里,增加一个分享砍价按钮,并不断有抖动动效,提示用户在购买商品前,可以先将页面分享出去,就能获得更高幅度的优惠。
再比如现在很多电商平台,都喜欢让用户支付订单购买成功后,提示用户只要分享优惠券礼包到朋友圈,就可以得到返现金。
我们先不说这些驱动老用户分享的效果如何。但这种将“驱动分享”置于产品使用场景中的各个环节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学习的。
首先它够自然。
我购买完商品,提示我分享朋友圈就能返现金,整个过程一气呵成,不会让我产生反感,与使用场景深度结合。
再其次够高频。
对我们来说,用户足够高频地分享产品到微信或者其他平台,是我们乐于看到的,如何让他高频分享还不够讨厌,就是要将分享布置于他的使用场景中。
最后足够高性价比。
比如当用户用记账 App 记完账之后,大概率就会产生离开的意愿,这时候通过弹窗,广告提醒他做一个有利益驱动的小分享,既不会影响他的用户体验,同时也有大概率让他去传播的可能。
02
但并不是所有产品的使用场景都适用于这样的方式。
比如一些短视频,新闻,内容 App 等。用户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会长时间的浸入式体验,这时候如果你在使用场景中加入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的点,一定会让用户感到不爽。
比如用户在浏览新闻的时候,这时“啪”你给他一个弹窗,提示他去分享。就会让用户体验非常差劲。
这时候,就需要用到另一种手段驱动老带新。
那就是造分享池。
这种方式已经应用到了很多产品中,呈现的形式也是不同。比如每日签到分享领红包,整点抢红包,全民答题,每日抢福袋等等。这些都是造分享池,驱动老带新的经典案例。
比如某社交电商 App,每天签到都有红包拿(其实也就几毛钱甚至几分钱),当用户签到完之后,它会弹出一个大红包,提示用户分享到朋友圈就能得钱。据说,该 App 每日签到人数在几十万左右,分享人数保守估计十几万。
为了用户体验,你无法在产品的使用场景中布置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的话,那用造分享池的方式也是非常好的。既不会干扰产品体验,也给了用户更多的可玩性和乐趣。既能解决拉新,还能解决日活。
03
所以你看,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无非就是这两种手段:
1、融入产品使用场景
2、造分享池
那接下来,我们来说说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到底要注意哪些细节。
第一个关键细节就是驱动利益要足。
能否不断的让用户去分享,去传播,就在于能否给到用户有吸引,有针对性的驱动利益。
包括红包,权益,积分,身份,资源等等。
为什么大家现在分享都喜欢用红包进行驱动,就是因为红包很实在,可以打穿大部分用户的利益点。
而如果资金不是很充足的产品,也可以通过一些资源置换的方式,包装出一些高性价比的驱动利益。
比如某大型电商 App,通过商业方面的合作,与某视频网站达成协议,只要用户完成该电商 App 的转发任务,就会得到视频 App 七天免费体验券,既进行了传播分享,为电商 App 来了新用户,还为视频网站进行了引流,双方各取所需,利益最大化;
第二个关键点就是要尽可能的提升用户的分享频次。
不要怕用户高频的分享是否会刷屏他的朋友圈,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,我们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高频分享的机会。
相信大家的朋友圈经常会被阅读 App 举行的英文原版阅读打卡活动刷屏,类似这种阅读打卡、健身打卡的打卡类活动,给森林、大树浇水、金鱼养成等养成类活动等,都可以督促老用户进行高频分享。
第三个关键点就是提升用户分享通道的针对性。
由于微信和 QQ 的庞大用户数,现阶段“驱动老用户分享”的本质都是以朋友圈、微信群、微信好友、QQ好友、QQ空间传播。
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,很多产品在驱动老用户转发的时候,会给用户多个转发通道,让用户自主选择到底转发哪一个,事实证明很多时候给到用户足够多的传播通道被证明是非常低效的。
第四个关键点就是打磨分享的“钩子”。
我们前面说了这么多驱动老用户分享的内容,无非还是寄希望于能多多促进分享传播,带来更多的用户。
那分享的内容能否是一把好“钩子”,把新用户更多的钩进来,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这个钩子可能是利益,还有可能是焦虑。
例如某阅读 App,分享的文案则是:
我在这里免费读了 32 本书,提前完成年度阅读目标,你呢?
是不是让你很有危机感?
所以这个“钩子”可能是任何一点,但要对你的用户有足够针对性。
04
可能有很多读者会对这种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的用户增长手段提出很多质疑。
比如这样的拉新方式因为很多是用利益驱动的手段,是否会消耗很高的成本?以及如何控制成本?
另外通过利益带来的用户因为都是趋利的,质量是不是会很差?
以及是否会被羊毛党薅羊毛?
以上的担忧我觉得都有道理。这本质上也是两种不同推广思路理念的探讨。
第一种推广思路:产品用偏实用性的文案,用较贵的价格,几元,甚至是几十元,投放正规的渠道,收获一枚较高质量的目标用户,这样的目标用户不是趋利而来,他肯定会有交易,有购买,或者后续有投资等等。虽然这样的用户很贵,但他一定是高质量的用户。
第二种推广思路就是:通过传播分享,小恩小惠的利益驱动,带来了大量的趋利性用户,这些用户质量肯定不如第一种好,但用户的单个成本足够低,足够便宜,基数足够大,只要这其中有一些转化,那最后综合估算下成本,其实也不一定会亏。
两种推广思路都有各自的道理,第一种的劣势在于很多时候,你花的价格足够高,但并不会找到很多高质量的用户。
第二种看似来的都是趋利的用户,质量或许会很差,但通过“老带新”的方式,会稍稍弥补用户质量的不足。
因为用户都是呈圈层化分布的,车主的朋友圈里一定有很多车主,妈妈的朋友圈里一定有很多妈妈,家长的朋友圈里一定有很多家长,医生的朋友圈里一定有很多医生。
所以在做用户增长的时候,一定不要排斥利益驱动的方式。很多时候,简单粗暴的手段反而更有效。
05
当然问题还是要解决的。比如如何监控用户质量,如何控制成本。
首先要监控老带新分享带来的新用户的质量。
包括监控用户的次日留存,3 日留存,7 日留存,用户的 IP,用户的操作行为。拉来的用户数量等等,不断去判断用户的来源质量,以及是否是羊毛党,是否做假。
比如大部分老用户,通过分享能够带来 1~5 个用户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人了,但有的用户,居然邀请了上百人甚至数千人,这不是羊毛党这是什么?可以进行封禁账号的处理。
还有的用户,邀请了十几人之后发现,邀请的用户下载 App 后没有任何后续动作,或者只登录一次便杳无音信,这种也可以判定带来的都是垃圾用户。停掉他的分享奖励。
其次是设立提现门槛,控制预算,同时不断洗出用户。
在通过利益传播分享的操作中,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要为用户设立提现门槛。
虽然很多签到,整点抢红包每天看似要消耗大量的金钱,但其实大部分用户的费用都无法达到提现门槛,那这笔费用基本上也就永远不会发生。
好了,关于“驱动老带新分享”的内容我全部讲完了,未来,也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案例实操。
免责声明:本文章注明的文章来源于网络、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、自媒体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,请联系网站底部客服邮箱申请撤稿,我们会核实后处理。